重慶安都陶瓷有限公司
地址:重慶市榮昌區安富街道辦事處沙河村二社
電話(傳真):023-46334888
郵編:402466
聯系人:袁先生,手機:15828745239(微信同號)
王女士,手機:19922168719(微信同號)
藍先生,手機:13890549111(微信同號)
郵箱:1248214822@qq.com / 1192717587@qq.com
網址:http://1aht.cn
秋日一個雨蒙蒙的晨,走進安都,走進一個陶罐的天地。
它擠在那個史上叫過“萬年燈”、“古橋里”、“瓷窯里”、“燒酒坊”的小鎮——安富鎮。安靜的小鎮,悠悠吹過一縷清風,是在喃喃訴說八百年的制陶故事么?古老的陶瓷工藝,于宋朝呱呱落地,在明清長成壯年,陶瓷曾遠銷東南亞各國。“西部陶都”之美譽不徑而走,與廣東佛山石灣和江蘇宜興齊名,號稱全國三大“陶都”。一代又一代的陶瓷產業,來了,走了,壯了,萎了。
安都,沐在沖刷了八百年的陶文化長河里,擇木而棲,躊躇滿志。今天,穿過一座座林立的陶廠,我們走進這座隆昌人創立經營的企業,參加“點火”慶典。
現代化的廠房大氣醒目,無小型作坊的拘謹局促,連廠名都與時代接軌——“重慶安都陶瓷有限公司”。這里主產土陶酒壇,尤擅噸缸制作,且擁有獨門絕活——加大款噸缸。
泥土,是陶器的生命之基。堆成小山坡的泥土,取自隆昌油坊山一代、安富鎮本地。在機械幫襯下,工人將兩處黏土按比例摻和,注水攪拌壓濾成綿實的泥塊,送到車間,成其為安都陶罐原材。泥土的選擇,直接關系到產品的質量。用這樣泥土燒制的陶罐,直接關系到產品的質量。用這樣泥土燒制的陶罐,密實、透氣、經久耐用,添了安都陶瓷遠行的腳力。浩哥榮隆合璧!這樣的優劣巨補,誰說生不出巧妙匠心?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,從不專屬安富,它早已長出羽翼,飛向四方,飛進我們隆昌人的智慧里。
一口缸,分五部分組成,缸小帽、大帽、缸幔、缸底。一口噸缸,數十道工序,冗廠而繁瑣。
赤膊的工匠,正用木錘錘打著碩大缸幔。褐色的泥土,在木錘下閃著圈圈波光。專注的工匠,一錘,一錘,再一錘,千錘,萬錘,不知要敲多少錘,且講究輕重緩急,力道拿捏,一口缸才得以結實飽滿。聽工匠說,一口缸要敲打近兩天才能圓滿。不禁咂舌,這么費神。這千錘萬打,何等枯燥乏味,何等精雕細琢,若沒點耐心,沒有力道,誰能拿下。在安都,沒口缸都是工匠親手分娩的孩子,他們用有利的臂膀,讓一堆堆散泥成材,成器,若沒這千錘萬打,若沒這層層夯實,何來不破不壞不裂不漏之好缸?而這口口好缸,早已遠銷黑龍江、山東、新疆、廣州……袁的電話響起,對方要一千口缸,他操著蹩腳的普通話,臉上有難掩的欣喜。
看他因操勞黝黑滄桑的臉頰,想起他們開廠的種種經歷,不正如這般千錘百煉?經歷波折、苦楚、欺詐,終撥開烏云見晴天,從“跟跑者”成“領跑者”,各種艱辛無人查味。然缸者大肚亦大度,抖落心灰,有容乃大,便可修成正果,成就耐酸、耐蝕、耐久藏、千年不腐之身。
成型的泥坯,要歷經蜂窩煤烘烤,上釉久置陰干,裝窖預熱,高溫煅燒,冷卻出窖方成大器。其間,急不得,慌不得,哪怕快馬也加鞭不得。塵世的煩躁,在此慢下來,慢下來。難怪匠人不溫不火,個個埋頭細細捏,慢慢錘,悠悠轉,泥漿糊上肌體,灰土涂滿褲管。在這里,你才知道什么叫“慢工出細活”。作坊里有不少夫妻工,夫主婦隨,配合默契。看看這些工匠,些許風霜,有些滄桑。時光流轉,他們,用泥手和泥腿堅守著土陶的傳統技藝。窖子可改進,搬運可現代,溫度可數控,可代代相傳的工藝,不增不減,容不得半點偷工減料。
展眼望去,一百多號工人有條不絮分工協作著,壘成一排排高高矮矮閃釉的缸,站成一行行喜形于色的豐收。悄問一女工的收入,她羞赧一笑,面露滿足,卻對我保密,只說,“老板很靈醒。”原來,公司哪怕在困難窘迫的時候,也不曾拖欠工人工資半分,所以在這里留住了很多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。頷首,對正向我做介紹的袁投去一個贊,厚德善行,攜手同圓,誰說陶罐里長不出人心?“點火”大吉,安都于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,有了新的開始。熊熊燃燒的陶藝之火、意志之焰,必將這不忘初心的安都送至想要的高度。
以前,對那些土得掉渣的壇呀罐的,從不正眼相視。今天,往安都一站,卻對這些壇壇罐罐生出從未有過的親切之感,還煞有興趣地擇缸留照,沾沾它特有的土氣、地氣。灰樸的土陶,其實別有神采,也會說話,它們取自大地,成自手工,泛用百姓,考量著經營者的德行。八百年歷史何其長?土陶的生命還在延續。我想,越是土的,越持久。越是老舊的東西,越經得起時光的檢驗。
安都,安都,安心之陶都,安然之缸都。穿行在這土里、這陶里,似見一口口缸捧出陳年老窖,香冽了十里,百里,千里……感謝安都,讓我嗅到了陶的品味。